程序性表型转变是指生物通过不可逆的基因表达调控实现特定生活史策略的演化现象。体色作为程序性表型转变的显性表征,在动物生存策略中承担关键功能,涉及拟态、乔装等适应性欺骗机制。程序性体色转变因其可溯源的遗传调控路径和明晰的生态适应价值,已成为解析程序性表型转变分子机制的重要系统。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因其与花相似的表型在Alfred Russel Wallace的《达尔文主义》中被首次记载,其若虫期经历一次显著体色转变:一龄若虫呈现黑红色,蜕皮后转为与花相似的白粉色。这种发育阶段特异的体色策略,使得兰花螳螂成为研究程序性体色转变的理想模型。该研究详细表征了兰花螳螂的程序性体色转变过程,阐明了该转变过程的色素转运机制,发现并命名了ABCG色素转运蛋白的新亚型并揭示了其在兰花螳螂程序性体色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验证了兰花螳螂体色由拟态猎蝽到乔装为花的转变并明确了该转变的生态学意义,综合分析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螳螂程序性体色转变的分子机制及适应性意义,为理解由基因演化和激素调节驱动的程序性表型转变提供了新视角,为生物适应性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与范式。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5-02737-0